长寿区环保局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截至目前,未有事故废水能越过第三级。
距离2017年底基本淘汰在用黄标车还有不到6个月时间,然而,吉林省部分地区黄标车淘汰工作进展缓慢。这与省政府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的工作要求极其不符,尤其是公主岭地区剩余在用黄标车数量不降反增,完成率为零
各地必须按照以月保季、以季保年的要求推进工作,有问题要及时解决。根据规定,有关黄标车淘汰的明细规定已于年初下发至各地,各地可根据车辆使用性质、使用年限、所属单位等条件对黄标车相关信息进行细致筛查,并按照先公后私、先集体后个人、先易后难的方式,分层次制定淘汰措施。而这其中,主要是补贴政策落实不到位、黄标车道路交通执法力度不够、机动车定期检验过程监管不严以及宣传工作不到位等多方面原因导致的。吉林省环保厅厅长常晓春强调,要切实加强黄标车淘汰工作的组织领导。强化黄标车道路交通执法。
约谈中,辽源市、白山市、松原市、白城市、梅河口市、公主岭市主管负责人作了表态发言,表示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夯实责任,将黄标车淘汰工作作为当前最重要的硬任务抓好、抓实,完善工作保障机制,加快研究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补齐短板,切实采取必要手段和强有力的举措,加快推进黄标车淘汰工作进度,尽快扭转工作滞后的不利局面。吉林省要求,通过采取在城市进出口和主要街路采取设置卡点、道路巡查等方式,对黄标车发现一辆处理一辆,并对黄标车闯禁行行为形成高压严管态势,通过强化黄标车闯限行禁行道路交通执法,促进黄标车提前淘汰。政府可以在符合PPP相关政策规定的前提下对项目给予必要的支持,但不得为项目融资提供担保,不得对项目商业风险承担无限责任,不得以任何方式承诺回购社会资本方的投资本金,不得以任何方式承担社会资本方的投资本金损失,不得以任何方式向社会资本方承诺最低收益。
政府与社会资本间应签署PPP协议,明确权益分配和风险分担机制,并通过成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PPP项目公司实现项目商业风险隔离。以全面实施为核心,在污水、垃圾处理领域全方位引入市场机制,推进PPP模式应用,对污水和垃圾收集、转运、处理、处置各环节进行系统整合,实现污水处理厂网一体和垃圾处理清洁邻利,有效实施绩效考核和按效付费,通过PPP模式提升相关公共服务质量和效率。1、财政部、住建部、环保部、农业部发文,全面实施垃圾、污水垃圾PPP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住房城乡建设厅(委)、环境保护厅(局)、农业部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财务局、建设局、环境保护局、农业局:为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关于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加快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相关战略部署,进一步规范污水、垃圾处理行业市场运行,提高政府参与效率,充分吸引社会资本参与,促进污水、垃圾处理行业健康发展,我们拟对政府参与的污水、垃圾处理项目全面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模式,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确保污水、垃圾处理领域PPP项目质量,规范项目发起、识别、准备、采购、执行、移交各环节操作流程,严格执行《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42号)等相关规定。
以因地制宜为基础,加大引导支持力度,强化按效付费机制,政府和社会资本双方按照市场机制原则协商确定PPP模式实现方式。污水、垃圾处理领域全面实施PPP模式工作以中央引导、地方推进、市场配置资源、模式全面实施为主线,建立中央规划部署、地方贯彻落实、多部门协调合作的工作机制。
政府参与的新建污水、垃圾处理项目全面实施PPP模式。四、组织领导(十)工作机制。严格约束政府行为,削减行政审批,杜绝对市场运行的不当干预。符合全面实施PPP模式条件的各类污水、垃圾处理项目,政府参与的途径限于PPP模式。
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落实《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关于建立吸引社会资本投入生态环境保护的市场化机制有关要求,发挥市场机制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提高政府参与效率,充分吸引社会资本投资参与,提升环境公共服务质量,深入推进供给侧改革。以提升效率为导向,增强相关领域内项目融资能力,畅通社会资本进入渠道,提高项目管理水平。加大对各类财政资金的整合力度,涉农资金整合中充分统筹农村污水、垃圾处理相关支持资金,扩大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形成资金政策合力,优先支持民营资本参与的项目。以规范操作为抓手,严格执行财政PPP工作制度规范体系,防止变相举借政府债务,防范财政金融风险,深入推进相关领域内PPP改革。
各级财政和行业管理部门,应结合项目经济属性、受益范围和行业管理模式等情况合理确定介入项目的政府层级及部门。各级地方财政要积极推进污水、垃圾处理领域财政资金转型,以运营补贴作为财政资金投入的主要方式,也可从财政资金中安排前期费用奖励予以支持,逐步减少资本金投入和投资补助。
加强对污水、垃圾处理领域全面实施PPP模式相关工作的指导,科学编制并严格落实有关规划,督促相关项目加快落地实施。三、支持政策(八)优化财政政策。
通过全面实施PPP模式,有力提升污水、垃圾处理能力建设和项目管理水平。政府以货币、实物、权益等各类资产参与,或以公共部门身份通过其他形式介入项目风险分担或利益分配机制,且财政可承受能力论证及物有所值评价通过的各类污水、垃圾处理领域项目,全面实施PPP模式。建设完善项目服务质量、运营成本、安全生产及环保指标监测与监管体系,建立形成基于绩效的PPP项目收益机制。财政部 住房城乡建设部农业部 环境保护部2017年7月1日。认真贯彻落实污水、垃圾处理领域各项行业管理规范、技术标准和相关税费政策二是在编制空间规划、特别是划定三区三线空间底图时,要按照严格保护、应保尽保原则优先划定生态保护红线,强化生态保护红线的空间开发底线作用。
但由于技术性强、涉及面广,时间紧、任务重,生态保护红线划定工作也面临一些突出问题。抓好技术指导与审核,尽快制定《生态保护红线划定方案技术审核规程》,组织生态保护红线专家委员会,及时为各地提供技术指导,确保应划尽划、应保尽保。
抓好组织协调,建立和完善上下联动、部门联动、区域联动的协调机制,加强沟通配合,充分发挥地方党委和政府及其有关部门的积极性主动性,形成工作合力。李干杰强调,《若干意见》是做好生态保护红线工作的顶层设计,核心要求是划好一条线、形成一张图、建立一套管控体系。
三是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作为实施空间规划的重要内容,按照禁止开发区域的要求进行管理,严格落实生态保护红线的管控要求。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将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作为政治任务来完成,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宣传培训,着力提高全社会尤其是各级领导干部的生态保护红线意识。
划好一条线,就是要在科学评估基础上,把具有特殊重要生态功能的森林、草原、湿地、海洋等生态空间划入生态保护红线管控范围,抓好勘界定标,构建国家生态安全格局。视频会议由环境保护部副部长黄润秋主持,林业局副局长刘东生、气象局副局长矫梅燕、海洋局副局长孙书贤、测绘地信局副局长李维森分别就贯彻落实《若干意见》提出明确要求。一是充分运用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国土空间开发适宜性评价方法开展精细评价,切实提高生态保护红线划定的科学性。四要严守生态保护红线决不允许逾越,用最严格的制度保护红线,决不允许有令不行、有禁不止,确保生态功能不降低、面积不减少、性质不改变。
胡祖才在讲话中指出,我们一定要切实把思想统一到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上来,深刻认识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是解决当前生态环境问题、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路径,是落实新发展理念、推动绿色发展的重要举措,强化生态保护红线意识,把《若干意见》贯彻好落实好。李干杰强调,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要进一步增强和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把认同核心、维护核心、服从核心、紧跟核心,全面落实到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实际行动中,让红线划得实、能落地,守得住、有权威。
各级环保部门要勇于担当、履职尽责,与发展改革部门共同承担好生态保护红线工作的牵头责任,也要与其他有关部门加强沟通协调、形成工作合力。他强调,发展改革部门要主动作为,与环境保护部门一起会同有关部门,加强沟通协调,做好统筹衔接,发挥专家作用,注重上下联动,扎实做好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相关工作。
环境保护部部长李干杰、发展改革委副主任胡祖才出席会议并讲话。他要求,各地区要进一步统一思想,以钉钉子精神把《若干意见》落实好。
中国环境报记者王亚京摄李干杰强调,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要进一步增强和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把认同核心、维护核心、服从核心、紧跟核心,全面落实到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实际行动中,让红线划得实、能落地,守得住、有权威环境保护部、发展改革委7月18日在京联合召开视频会议,传达学习张高丽副总理重要批示精神,就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若干意见》)进行动员部署。他要求,划定并严守生态保护红线,要注重与推进空间规划体制改革、构建空间治理体系紧密结合、统筹衔接。各省(区、市)及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环保、发改、财政、国土、住建、水利、农业、林业、气象、测绘等部门主要负责同志或分管负责同志,沿海省(区、市)海洋部门负责同志在分会场参加会议。李干杰指出,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生态保护红线作出重要指示,形成了科学系统的重要论述,要认真学习贯彻。
生态保护红线协调工作小组成员,生态保护红线专家委员会委员,环境保护部、发展改革委有关司局负责同志在主会场参加会议。一要牢固树立生态红线的观念,广泛宣传引导,加快推动形成绿色发展方式和生活方式,维持各类生态系统健康稳定,提升生态产品供给能力,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
三要把生态保护红线作为构建国土空间布局体系的基础,促进形成科学合理的生态空间、农业空间和城镇空间,构筑国土空间布局体系的骨架和底盘。二要把生态保护红线作为保障国家生态安全的底线和生命线,最大限度保护重要生态空间,遏制生态系统退化,改善生态环境质量,维护生态安全。
抓好监管平台建设,加快制定生态保护红线生态功能评价技术指南、考核办法和生态保护补偿政策,研究制定生态保护红线管控办法。建立一套管控体系,就是要按照事前严防、事中严管、事后严惩的全过程严格监管思路,加快建立保障红线优先地位,涵盖监测预警、评估考核、日常监管、执法处置、补偿奖励、追责惩罚的管控体系。